近日,市一院重症医学科、脑外科、麻醉科、影像中心等学科联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抢救一大量脑出血患者。
该女性59岁患者,突发意识障碍1.5小时入院,CT检查显示患者大量脑出血,出血量达60ml!
患者既往有心脏瓣膜置换术病史,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脑出血很大可能为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检查确诊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凝血时间较正常延长一倍,血小板偏低,手术风险极高。家属十分担心同时,犹豫不决,一时间无法做出是否手术的决定。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ICU)进行观察抢救。
通常,脑出血起初24小时内极易再次出血,需要及时监测发现,并积极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患者入院6小时,瞳孔改变,双侧不等大,复查头颅CT出血明显增大,出血量达90ml。此时,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脑疝形成、呼吸衰竭、神经源性休克,患者生命垂危!
此时此刻,患者治疗面临困难重重:如果再不手术,患者没有生的可能。可是如果手术,患者凝血异常,手术中极有可能会大出血。另外,患者有机械心脏瓣膜,术后若不抗凝,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心梗、肺栓塞等,若抗凝又会导致术后出血不止,治疗存在矛盾。
经过全院联合会诊和上海十院专家的远程指导,最终与家属达成一致意见:放手一搏、抢救生命。在全院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脑外科水庆学主任主刀为患者行开颅清除积血+去颅骨减低颅内压,术中细致止血,自体血回输,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转入返回重症医学继续治疗。
手术关算是过了,压力再次给到重症医学科。面对抗凝还是不抗凝、什么时候抗、剂量多大等问题,重症医学科进行充分讨论,最后决定术后48小时抗凝,这在以往脑外科手术后是不可想象的。
抗凝的一周内,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和家属都捏着一把汗。值班医护人员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瞳孔及意识状态的变化,积极地监测,时刻关注患者各项体征,严格调整剂量,一天,两天,三天……七天,颅内没有出血表现,手术区渗血停止,又过了7天,仍然良好,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可以说这一关也过了。
脑出血患者一般情况下并发症较多。经过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艰辛努力,全病程患者没有肺部等相关感染,没有使用抗生素。护理团队的日夜兼程使得拔除气管插管的同时,没有行气管切开。最终患者神志清楚,口服饮食,能站立,顺利康复。
出院后,患者继续进行了康复治疗,现恢复良好。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斌介绍,脑出血是大脑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流出的疾病,要占到急性脑血管病的20%至30%。基本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生活方式风险因素有超重、酗酒、吸烟、生活不规律等。
脑出血常常突然发病,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进展。早期病状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出血量大和出血部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需要至ICU治疗。
张斌表示,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高血压仍是最主要的病因。发现高血压不重视,不控制等为普遍现象,使得脑出血患者年龄逐渐下降的趋势。(王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