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请您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和体会。
汪莹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引领航向,为我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矗立起新航标,锚定了新坐标,擘画出新目标,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总遵循。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充分体现了对于安徽的格外关怀,为我们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领袖风范,为我们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榜样;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为我们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坚定了信心;充分体现了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为我们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充分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为我们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锚定了目标。
记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蚌埠市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谋划和举措?
汪莹纯: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 历史上曾多次领风气之先。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我们将认真贯彻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立足蚌埠市区位条件、地缘优势、发展基础,坚持“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总体思路,从六个方面进行谋划部署、持续发力,加快推动新时代美好蚌埠跨越发展,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两个中心”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一是高水平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聚焦“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定位,按照“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成果”的工作要求,在推动片区合理布局、实现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宣传推介成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打造“各有侧重、协同配合、功能集聚、服务完善”的蚌埠片区。
二是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技术创新上,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携手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5G测试、集成电路、基板玻璃、聚乳酸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在产业创新上,深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以新型显示玻璃、先进光伏玻璃、特种玻璃等产业链和泛石英产业群为主体硅基新材料“三链一群”产业体系。在平台创新上,深入推进市级“一室一中心”建设,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协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三是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在推进产业协同上,主动对接苏浙沪,引导蚌埠市中小企业加强与各自产业龙头企业的联系,甘于做好配套,走专精特新之路,充分体现差异化互补合作。在夯实承接载体上,坚持产城一体,加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供给,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加快发展“飞地经济”。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深入践行“三个一切”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对接“皖事通办”,探索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码”或“服务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是高水平建设引领皖北和淮河流域振兴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在聚力工业突破上,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壮大县域经济上,按照强一产、扩二产、活三产的思路,坚持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不动摇,优化县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关联产业铺天盖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在强化公共服务上,充分发挥蚌埠科教、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面向淮河流域和皖北区域的公共服务高地。在加强生态保护上,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新样板。
五是高水平建设长三角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12345”工程,推动农业大市向现代生态农业强市迈进。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联合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深做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聚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畜禽、奶业、粮油、水产、蔬菜瓜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先行军”和皖北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领头羊”。
六是高水平建设联通皖北与皖江、淮河与长江不同区域同频共振的重要交汇点。对标打造“一枢纽、五中心”要求(即面向中西部,服务长三角、辐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淮河流域中游和皖北地区的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医疗康养中心和文旅服务中心),坚持主动融入、有序承接、强化配套,加强与合肥、南京都市圈的深度互动,积极谋划推进一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水运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高标准大通道、高层次大平台、高效率大通关。持续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招商引资,拓宽交流渠道,推动蚌埠与国内外城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记者 孙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