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书写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

据蚌埠日报消息 金秋时节,柿满枝头,珠城大地处处可见丰收的景象。

“现在国家政策真是好啊!”拿出扶贫手册,盘点今年的收成,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黄飞喜上眉梢:“每月都有固定收入,不耽误种地,这日子过得有劲。”

不断上演的脱贫故事,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2016年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怀远县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2014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1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03%降至0.07%……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尽锐出战、合力攻坚,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把通往小康的路踩实走稳,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六年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3.4万人减少到1752人,年均减贫2.2万人,累计脱贫5.49万户。剩余未脱贫的550户1752人,人均收入超过贫困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部落实。

不用背井离乡,刘集镇九湾居委会的贫困户刘爱荣就成为了九湾村渔具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工人,在家门口顺利实现了就业。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抓好疫情、灾情与脱贫攻坚,通过创新推广“123工作法”以及菜篮子工程等举措,着力解决因疫情影响导致的“三难一慢”等各类问题,全市有就业意愿的42662名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就业岗位。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疫情期间,全市26个扶贫车间在全省率先实现复工复产。”采访中,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的贫困户累计达76.92%,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682元增加到11163元,年均增幅33%,高于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23.3个百分点。

这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751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88个贫困村全部通自来水,投资14.74亿元建改完成2398个工程,实现供电可靠性达99.9%。投入资金12.5亿元改善158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751个村配置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贫困人口全部住上安全住房,“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基本解决。

持续抓“困中之困”,珠城大地留下了砥砺奋斗的身影。我市加大攻坚力度,坚持把省级贫困县怀远县、88个贫困村和100个重点帮扶村作为攻坚的重中之重,在资金、土地、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市级专项资金40%以上投入怀远县,市委主要领导联系督导,市扶贫办主任抓落实抓成效;各级专项扶贫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88个贫困村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53亿元,实施项目617个;2018-2019两年专项安排市级资金5000万元支持100个重点帮扶村脱贫攻坚,100个重点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部超过5万元。选优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市7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2302名各级驻村干部扎根基层一线开展驻村帮扶。

“2014年以来,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打造“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合力攻坚氛围持续增强。”市扶贫办主任高健清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们做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专项扶贫,做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等行业部门扶贫,推进“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335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280个村,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增强。

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78亿元,其中2020年投入6.05亿元,共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4385个。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4年的年人均2400元提高到7920元,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显著提高。(记者 杨露露)

责任编辑:贺烈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扶贫,攻坚,2014,脱贫,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