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蚌埠新闻网消息 人间四月,春意正浓。珠城大地,处处“风”“光”无限,绿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涌动。
在皖北水乡,一台台大风车伫立丘陵地带,风车转动,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走进林洋光伏生产车间,借助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仅需16秒就能完成一个组件层压封装前的叠层作业;
夜幕低垂,地标建筑蚌埠体育中心熠熠闪耀,其屋顶装置的3444块光伏发电玻璃,发电量可以满足场馆内所有的照明、消防用电,遍布全市的应用场景,正打造城市“绿色发电厂”……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和先导新兴产业,是安徽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的重点产业。从全球来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以光伏和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向“新”发力,向“绿”而行。去年以来,蚌埠聚焦新能源发电、光伏产业、锂电池产业、生物基材料产业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突出“双招双引、培育壮大”两大路径,推动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量质齐升、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
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设备全速运转,各道工序衔接有条不紊。 融媒体记者 刘晨 摄
下好“先手棋”,创新引领,打造新能源“产业矩阵”
4月2日,日产1000吨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的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窑炉成功点火,标志着德力玻璃集团在高新区布局的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德力集团进军光伏玻璃板块落下的关键一子。
“新能源产业在未来大有可为。”在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军看来,蚌埠便捷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及营商环境,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经过一番思考,胡军毅然将公司发展方向转向新能源领域。
一大批德力光能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涌现,成为蚌埠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生动注脚。
创新材料,赋能未来。去年11月,第四届中国光电材料大会在蚌埠召开,“中国玻璃谷”正式揭牌。汇聚全国最优秀的玻璃企业、最顶尖的玻璃人才、最前沿的玻璃技术,蚌埠正瞄准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人才引培于一体的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安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生电,要把大自然赋予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电池在其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效率能有多高?蚌埠给出了答案——
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生产线上,经过镀膜、溅射、加热、封装等工序,一块块太阳能电池组件被生产出来,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实现20.3%的光电转换效率,又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蚌埠体育中心屋顶装置的3444块光伏发电玻璃,发电量可以满足场馆内所有的照明、消防用电。 融媒体首席记者 陈昂 摄
作为安徽省首批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蚌埠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并集聚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力量,着力打造了一批光伏和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场景,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聚链成势。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已投产企业178家、产值达370.8亿元。
在新型显示领域,我市充分发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的引领作用,建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其在国内率先研发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和稳定量产的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蚌埠制造的强大实力。
聚焦光伏、新材料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批重点企业持续发展。凯盛玻璃建成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全球首个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0%的薄膜光伏组件。盛世新材料年产4500万平方米高透特种封装材料项目建立了世界最大智能连线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生产线,每年可增加产能4500万平方米,新增年产值12亿元。海控三鑫单日原片总产量已突破18.9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入选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宝馨科技投资建设的1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相关产品高端制造项目已开工入库,成为我省首家规模化生产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的企业。
用好“全链条”,聚链成势,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不够卖,只能以产定销。”守着7座秸秆收储中心的程乃尚发现,让人头疼的秸秆,不仅身价飙升,还成了抢手货。
每年夏秋时节,一车车满载着黄澄澄秸秆的大卡车从田间直奔固镇丰原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它们将在这里开启变身之旅。
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介绍,经过二十年的持续科技攻关,丰原集团实现了秸秆原料到混合糖到聚乳酸至下游应用到联产黄腐酸有机肥等产业链集群发展,延伸出塑料加工、纺织、工业及家用装饰材料、生物化学品、生物燃料、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集群,秸秆造万物成为现实。
这是一根秸秆背后的链式思维,也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在生物基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秸秆—生态板材”“秸秆—饲料—畜禽粪便—肥料”“秸秆—聚乳酸—聚乳酸纤维—包装材料”等循环产业链条。
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促成价值链之“进”,也巩固了产业链之“稳”。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我市通堵点、补断点、填空白,使链上企业互补发展、同频共振。
“成链集群是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区域经济新优势的内在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当前,安徽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正在展现强劲的新动能。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城市,我市聚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培育力度,正加速在车用传感器、车载显示、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实现突破。
在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被称为锂电池安全“保护神”的勃姆石锂电池用无机非金属涂覆材料市场需求激增,成为全球锂电池用勃姆石的主力供应商。根据客户需求,企业持续推动产品的更新迭代,通过精确控制中位粒径,已成功研发出超薄涂覆材料,并已实现量产。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正呈现集群发展态势,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形成“生活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等多条循环产业链条;光伏领域形成以“硅砂加工—光伏玻璃、背板、电池片、EVA胶膜—电池组件—光伏电站”为主线的产业发展链条;锂电池领域形成以“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动力和储能电池制造、电池管理系统—废旧电池回收”为主线的产业发展链条……一条条产业链在不断延长变强,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扩大“朋友圈”,双招双引,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区域竞争实际上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因此,营商环境怎么抓、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春节假期过后,市委书记黄晓武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深“双招双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冲刺”的动员令。
春节期间是各地在外企业家、知名人士返乡探亲访友的重要时期,也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节点。蚌埠抓住时机,组织召开蚌埠籍企业家代表、商会会长新春恳谈会,把春节变成“招商节”。市长马军认真听取20多位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行动、更加严实的作风,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推动来蚌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集群发展,需要企业托举,如何招引企业?2021年,“双招双引”成了蚌埠的“第一战术”。招商讲求精准,为此,我市把“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战术,聚焦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为工业强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工作组聚焦先进储能、氢能等领域,以光伏和锂电池为重点,全面梳理绘制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环节招商图谱,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开展精准招商,联合省专班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引资20余次。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2月份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签约、开工、投产的项目94个,总投资额693.776亿元。
“从项目立项到企业投产、入库,‘两为’服务队员为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流程,印发告知单,让企业对要办什么事、事情怎么办、材料备什么、表单如何填,都了然于胸。”为此,安徽千航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向东深有感触地说,从2015年落户园区以来,龙子湖区给予了全程的周到服务,也坚定了企业在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目前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对标建立“蚌埠民声”平台,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推动经营主体诉求“清单+闭环”解决;创新开展“亲清有约周五见”,建立“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诉求现场办公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召开多轮金融座谈会,结合“人才蚌埠行”多次到高校开展宣讲等,全力保障金融、土地、用工等要素资源。目前,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40多万户,其中企业98729户,分别增长11.08%、10.29%,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初,《蚌埠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瞄准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法治保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闯市场,企业不遗余力;拼经济,干部主动靠前——
固镇县坚持聚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研发、制造、应用等关键环节,全力服务企业、培育企业、做强企业,以新能源产业扩量提质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层级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牵引,以构建产业生态为保障,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制造业集群。
在龙子湖区,蚌埠高铁工贸园区管委会强化部门联动,深化“一改两为”改革,秉持“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的理念,提供帮办代办服务,打造企业快速发展的新生态。截至2023年11月底,共为31个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事项116件,压缩承诺时限11个工作日。
“发展新质生产的落脚点,既要实现产业集聚,又要坚守绿色底色。”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工作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整合现有资源,全面绘制产业链图谱和“双招双引”施工图,按图索骥,专班推进,重点培育先发优势产业,积极招引国内外龙头骨干企业,扩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产业链节点企业在蚌落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记者 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