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英勇事迹都不应被忘却

据安徽日报消息  4月,固镇县刘集镇邵桥村的村民们心里都惦念着同一个地方——田野里的12座墓。

为什么12座墓一起筑在了田野里?这里埋着的又是谁?村民们缘何每逢清明节便自发前往清扫、祭奠?

“我的祖父前几年才去世,他活着的时候,常常会把这段故事讲给我们听。”在村民李启河的记忆中,他从小便听着这段故事长大。

1930年前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徐海蚌地区革命斗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的12名小战士不幸被敌人骑兵巡逻队发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这些年龄不过10岁上下的孩子们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鲜血染红了大地,天空也被夕阳映成了血红色。敌人走后,村民们上前整理遗体。在李启河的印象中,祖父不止一次向他们描述过当时的场景:这些孩子个个瘦骨嶙峋,穿着普通布衫,脚上的鞋露出脚趾头,手中没有任何兵器,解开外衣,发现衬衣领扣上缝着红领章,才知道他们是红军。淳朴的村民们将烈士的遗体就地掩埋、一一筑墓,从此,村民们都把它叫做“小红军墓”,并且年年清明节自发前去清扫、祭奠,守护英魂。

2023年,固镇县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英烈保护领域公益诉讼职能时,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这12座“无名墓”因缺乏管护,杂草丛生,墓体整体下陷,存在灭失的危险,亟需予以圈定范围先行保护。

“每一段英勇事迹都不应被忘却。”承办检察官查阅相关史料、报道,并多次实地走访调查,向当地90岁以上老人及其他群众了解情况。经校核、考证等调查核实后,确定该12座墓是烈士墓。基于此,固镇县检察院依法向属地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立即组织对12座“无名墓”先行保护,并收集、固定相关史料及时上报。同时,该院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磋商,及时移送检察机关调查收集的证据。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即刻组成工作专班,积极推动12座“无名墓”的认证与保护。

今年3月6日,在固镇县检察院的推动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及刘集镇人民政府联合召开认定工作会议,初步明确将固镇县刘集镇邵桥村12座“无名墓”认定为“县级无名烈士墓”,并计划将相关事迹编写入年鉴和县志,同时继续推动其他认定工作。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4月2日,该县刘集镇后曹小学的17名少先队员和10名教师代表前往烈士墓祭扫,细雨拂过青草,鲜艳的少先队旗飘扬,那一刻,英雄的精神早已穿越时空,在孩子们心头久久回荡。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检察院,村民,固镇县,无名,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