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蚌埠日报消息 五河县秀红肉牛养牛场黄贮仓库内秸秆饲料摆放整齐,肉牛膘肥体壮;固镇县新马桥的国海创联安格斯肉牛良种繁育基地,一栋栋现代化的牛棚一字排开,一头头黑色的安格斯牛悠闲吃草;位于淮上区的高品质肉牛扩繁育肥示范场正按照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高起点设计……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肉牛振兴计划,珠城大地正以“牛”为业,做大“一头牛”产业。
作为安徽省肉牛产业优势区域,蚌埠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决策部署,紧扣“高端品种、高端品质”主线,依托秸秆资源和区位优势,瞄准长三角高端消费市场,推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秸秆变肉”特色之路,努力打造高品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蚌埠模式。
选准赛道,兴一个产业
今年3月,国海创联高品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开工动员会在怀远县举行,标志着蚌埠高端肉牛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选准赛道,乘势而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蚌埠正全力打造以种植、养殖、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端肉牛生产供应基地,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这次项目开工并不是蚌埠市和国海创联的首次合作,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固镇县国海创联安格斯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工作人员进行机械化饲养。 融媒体首席记者 陈昂 摄
去年,固镇县引入国内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国海创联实业集团,在新马桥镇苏湖村打造千头安格斯肉牛良种繁育基地,选择以安格斯牛、和牛以及安和杂交作为肉牛养殖主打品种,通过引种、扩繁、选育,逐步优化肉牛养殖品种结构,实现高品质肉牛产业化发展。
目前,位于淮上区的蚌埠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高品质肉牛扩繁育肥示范场已完成招标,将建设集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生态化为一体的国内一流良种繁育和肉牛育肥基地,争创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固镇县新马桥镇、怀远县陈集镇和兰桥镇的4个安格斯扩繁基地投产,存栏母牛3000头,今年7月开始将陆续产犊。
“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蚌埠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为此,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我们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设立产业资金,全域布局推进,加快高品质肉牛繁、育、加全产业链建设,加快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印发实施了《蚌埠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和《蚌埠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实施方案》。
补齐短板,打通产业链
“肉牛产业涉及的饲草种植、肉牛饲养、屠宰加工、有机肥制造、土壤改良、绿色种植等产业链条,本身就是一个价值链闭环发展、生态链良性循环的过程。”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晋峰看来,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在加工、交易、品牌等环节起步晚、基础弱,补全肉牛产业链的这些“短板”,既是发展产业、提升综合效益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的需要。
一头肉牛,牵出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按照“项目拉动——企业扩规——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路径,聚焦薄弱环节,我市积极谋划布局肉牛屠宰加工,推进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国海创联同怀远县政府签约10亿元肉牛屠宰加工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重点打造“一厂两中心”,即以屠宰加工厂为核心,配套建设皖北活牛交易、牛肉交易两个中心。规划建设国内首创的模块化屠宰厂,单个模块日屠宰能力50头,还可根据产能需要复制扩建。同步建设日屠宰能力200头的屠宰厂,以屠宰加工安格斯高端肉牛为主,通过精细化分割加工生产高端牛肉产品。同时,产业园将引进预制菜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形成聚集效应,打造牛肉产品输出高地。
为了让企业安心落户,项目快速落地,我市成立蚌埠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设立10亿元肉牛产业发展基金,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带动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以“交钥匙”形式租给企业、专业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
坚持“双轮驱动”策略,即高品质肉牛“繁育加”全产业链、传统肉牛产业基础能力转型升级齐头并进。在建千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在谈项目2个,总设计存栏3万头。同时,充分发挥蚌埠奶牛养殖总量全省第一的优势,鼓励奶牛企业发展奶公牛育肥,持续增加肉牛养殖总量,和平乳业、鑫犇牧业设立奶公牛育肥场,现存栏育肥奶公牛2000头。
集聚要素,富一方百姓
夜幕降临,位于固镇县闹市区的老任桥马记牛肉锅人声鼎沸,老板马赛不仅经营着这家和牛肉有关的餐饮企业,同时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肉牛养殖带头人。
俗话说:“一头牛,半个家。”这个和牛有关的俗语,对于马赛这样的固镇县任桥镇桥东人来说,感受更加明显。
1983年开始,桥东村民们靠着祖传的宰牛烹牛的手艺和那股老牛般的韧劲,做着人人羡慕的牛肉生意,村民骑摩托车、用“大哥大”,牛肉生意在南京等长三角市场赫赫有名。
到了20世纪末,农机加速替代畜力农耕,外出务工潮兴起,牛源不足矛盾初见端倪。肉牛产业的萎缩让马赛这样的“牛三代”心痛不已。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围绕“牛”产业,马赛凭着一股“牛劲”,搞养殖、开餐饮、成立协会、注册集体商标、申请非遗传承,立志振兴老任桥牛肉产业,已带动347户黄牛养殖户加入其中,协会肉牛常年存栏量达17000头左右。“肉牛产业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也在父辈们的创业史中得到充分印证。”马赛说。
和马赛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五河县前锦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钱锦。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一头300公斤公犊牛需要1.2万元,秸秆经过加工作为主饲料,经过10个月的育肥后,可卖2.48万至2.55万元。除去其他必要成本,每头净利润约在0.38万元至0.45万元,收益是稳定可观的,农民养牛致富有动力。
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蚌埠市通过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和肉牛养殖加工技术水平,推动肉牛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让农民从秸秆过腹增值、肉牛养殖中获得更多收益。截至3月底,肉牛规模养殖场270家、养殖户4987户,存栏11.3万头,其中基础母牛3.5万头;一季度出栏3.85万头。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