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城水相融“靓淮河”

今年5月的集体婚礼、8月的蚌埠业余足球联赛,再加上11月初即将鸣枪开跑的蚌埠马拉松,无一例外都把“靓淮河”工程当成背景。

昔日的荒滩成了城市风景道,昔日的水患堵点成了一川清流兴两岸的生态亮点,一座城市用行动记录了与淮河的“双向奔赴”。

蚌埠市自2021年开始,高标准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简称“靓淮河”工程),从淮河入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修复河道生态,推动城市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

“靓淮河”工程全长26公里,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围绕“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的总体布局,采取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景观改造、交通设施建设等举措,着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园。

目前,该工程一期8公里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已推进至南岸席家沟段,正实施切滩、固坡等工程。

“靓淮河”工程通过对河道切滩、拓槽、疏浚、清淤等一系列改造,使主河道由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宽至500米左右,主河槽泄洪断面增大30%,河道蓄水能力新增480万立方米。通过对切滩产生的弃土就地利用,加固加宽原有堤顶,形成“超级堤防”,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减轻汛期防洪压力。

今年7月,“靓淮河”工程通过淮河汛期大考。2024年淮河1号洪水过境,淮河蚌埠段防洪压力明显小于2020年,防汛抢险投入大幅降低,过境时间缩短近9天。

“这得益于‘靓淮河’工程,河道拓宽了,泄洪能力提高了30%左右。”蚌埠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还河于河。通过综合治理,淮河干流蚌埠段的河道淤积、生态退化、乱耕散养等环境压力和生态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过洪能力得到提高,在本次淮河分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防洪保安能级的同时,工程还聚焦生态效益,因地制宜建成枯水期湿地公园、丰水期过洪的滩地形态,对淮河主城区段原始生态、荒野状态进行保护性开发和重塑,累计新增水面2600亩,新增城市绿地1.2万亩。

蚌埠依托“靓淮河”工程,规划设计堤岸大缓坡、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分区分级种植耐水树木植物,布置骑行道路、游园路、广场、栈桥,建设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地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万人体育锻炼。

沿着淮河岸线,蚌埠市还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体现城市记忆的新地标,将大禹、铁路、码头等历史文化融入沿线景点。如今,水清岸绿的淮河岸边成为当地市民休闲游玩的“城市会客厅”。(强飞  孙言梅)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工程,生态,河道,蚌埠,靓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