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消息 4月的蚌埠,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一批批迁徙候鸟陆陆续续飞抵蚌埠的山山水水。最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鹳又现身三汊河湿地,它们在这里停歇、觅食,在水面翩跹,在空中翱翔,身姿灵动、鸣声清脆,与波光粼粼的水面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连日来,为进一步保护野生动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管理站迅速行动,采取一系列举措,为这群生态客人撑起“保护伞”。
“喜鹊、乌鸦、白鹳、震旦鸦雀……”野生动物监测员董兵连在望远镜中密切关注鸟类的种群、数量、迁徙动态等信息,并将观测到的鸟类进行一一记录。在燕山、曹山、陶山、涂山、三汊河等地,遍布着他监测的足迹。
市林业管理站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科技推广科科长高杰介绍,该部门依托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对全市20多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及迁徙停歇地的水域、山林、湿地等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布设固定监测点位82处,重点监测灰鹤、白鹭等20余种常见鸟类活动情况。对张公山动物园等12家经营和养殖场所进行重点监测。
为了强化对野生动物的追踪,密切观测它们的动态,林业管理部门以科技赋能,加大硬件投入和技术培训,将无人机、红外监测相机和手持GPS等专业化设备投入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中。专业人员通过仪器观测覆盖重点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
林业管理部门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野生动物科普宣教,同步设立举报电话及监督渠道,营造群防群控、共建共治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以来,野生动物监测人员开展实地巡查50多次,收到群众电话线索24条。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勤监测、早发现、早报告”的工作要求,在春防阶段,林业管理部门对鸟类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通过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同时还聘请了专家对市县(区)开展6次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有效提升疫情预警精准度与应急处置能力。
(融媒体首席记者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