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消息 四月的蚌埠,春潮涌动,珠城大地处处焕发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蚌埠从困境中突围、从低谷中奋起,一季度经济运行等工作取得自2019年以来最好成绩。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7位,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位次前移6位,为近16个季度以来最高增速;工业用电量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1-2月,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9%,高于全国、全省28.2、4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这是市委、市政府坚持制造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工业企业的辛勤付出,对加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蚌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第一战术,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奋力推动蚌埠振兴步伐不断加快。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年初就召开全市加强“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连续第三年提出“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0个以上”的目标,全市招商质效不断提升。我市进一步加强与各驻蚌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形成了“一个科研院所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驻蚌高校共建一个产业园区、每个企业拥有一个核心技术支撑”发展思路,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市工信局通过建立2025年工业企业入规培育库、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开展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集中培训及现场辅导等办法,不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放眼各县区,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建成投产,产业园区和工业厂房内处处洋溢着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其中,市经开区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主要建设一条8英寸MEMS智能传感器器件孵化中试线,每月产能30000片,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2亿元;禹会区高性能湿法锂电池隔膜项目总投资15.2亿元,主要建设4条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和1条隔膜涂覆生产线,年产6亿平方米湿法隔膜,预计达产后年产值8亿元;淮上区纳米二氧化钛项目,总投资17.43 亿元,主要建设年产8万吨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纳米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近20亿元……
“当前的蚌埠,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又不乏‘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更足、动能更强。”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市工信系统将以此次“开门红”为新起点,进一步拉高标杆,加强工作调度,深入实施工业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强化跟踪服务,分类施策促进企业稳产增产,推动临规企业早日达产入规。同时,推深做实“六未”项目调度机制,强化新签约制造业项目全过程服务管理,以“铁锤砸铁钉”的严实作风推动项目早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争全年新入库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0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个以上。此外,还将继续完善重点企业常态化调研走访机制,深入实施助企发展“六大行动”,针对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诉求,全年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金融对接、人才对接、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绿色诊断服务、工业消费品展销等8大类助企活动超100场,服务企业不少于5000家次,力争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全年“满堂彩”,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蚌埠贡献更大力量。
(融媒体记者 顾楷 通讯员 杨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