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监测重点保护鸟类,倾心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他用“深情记录”见证和谐共生之美

仲夏的蚌埠三汊河湿地公园草木葱茏。

早上5点刚过,晨曦微露,陈永胜穿上伪装服“躲”进芦苇荡深处,通过20米外架设的相机,监测震旦鸦雀“一家”。

等了约20分钟,“鸟爸爸”口中衔着一只昆虫进入了画面,只见它站在鸟巢边沿,三只雏鸟立刻张嘴抢食……远处的陈永胜屏气凝神,按下快门。

“从寻找鸟巢到架设相机,已经盯了十多天了,终于有了收获!”陈永胜说。

他在蚌埠三汊河湿地公园的工作是“独一份”——鸟类监测员,给总面积达801.5公顷的国家湿地公园“常驻”“路过”的鸟类拍照,留下影像资料,向公众宣传爱鸟、护鸟的知识。

陈永胜是东北人,热爱观鸟和拍鸟。2017年起,在蚌埠三汊河湿地公园拍鸟,因拍摄的鸟类摄影作品出众,2020年被蚌埠三汊河湿地公园管理部门作为人才引进,从此开启了他“起早摸晚”的工作模式。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真的!”陈永胜告诉记者,因为鸟类活动规律特殊,早起觅食,所以他要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就开始监测。觅食结束后,鸟类就会蛰伏起来,一直到太阳落山。余晖未尽的时刻,鸟儿会第二次外出觅食,这是一天里第二次拍摄的好节点。

拍摄、监测后,陈永胜会详细记录每种鸟的特征、习性和数量。“震旦鸦雀只生活在芦苇荡中,从开始的60多只到如今的1000多只。”提起来到蚌埠三汊河湿地公园以来拍摄过的最激动人心的照片时,陈永胜脱口而出:“斑姬啄木鸟!”这种不足一掌大、腹部羽毛呈黑白斑点的小生灵,是在全球观鸟界难得一见的品种。

通过监测,近年来,蚌埠三汊河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类及种群数量都在增长。从2016年公园揭牌成立之初的103种鸟,到如今经过陈永胜以图片鉴别最后确认的有19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如东方白鹳和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则多达28种。

对于这个结果,陈永胜非常欣慰。他说,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一个地方鸟儿种类数量增减,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只要能扛动相机,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记者 强飞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公园,湿地,蚌埠,三汊河,监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