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蚌埠分行“抵押+信用”借贷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因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缺少抵押物等原因,难以通过信贷支持的“风控关”,而中国银行推出的“抵押+信用”的借贷模式,为农业经营主体雪中送炭,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乡村振兴发挥着金融力量。

坐落在怀远县白莲坡食品产业园的安徽益糯园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发展势头较好的一家食品公司,主要生产糯米及糯米制品,是蚌埠市较为典型的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该企业2022年10月开始投产,年产值约十一万吨,年营收五亿左右。七月份,安徽益糯园食品有限公司正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由于原材料采购多为现款,而企业生产出货需要周期,企业现金流断链,生产所需的稻谷便无法采购到位,工厂产品生产也面临着“等米下锅”的困境。

“我以前是吴桥村的驻村干部,在走访外拓的时候,了解到这个企业正在经历这样的困难,我们银行的‘抵押+信用’的借贷产品刚好适用他这种情况。”中国银行蚌埠分行的工作人员杨斌告诉记者,这款借贷产品是中国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推出的,专门用以支持中小企业的产品。杨斌了解到企业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第一时间上门并制定“抵押+信用”的授信方案,现场收集材料,短短三日便完成了550万的信贷资金投放。

据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金磊介绍,按照抵押的方法该企业只能贷款250万,但是“抵押+信用”的模式能够借贷550万。“这笔资金一部分直接打到原材料卖家的账户,另一部分打到企业账户,资金到位后,我们马上就订购了一批货,续上了生产用的稻谷。”企业负责人陈折在采访中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笔资金来的非常及时,办理高效快捷,精准地帮扶企业渡过了难关。

“抵押+信用”的借贷模式是乡村振兴金融类产品的一种创新,也是银行担当地方金融使命,发挥扶贫干部党建引领作用的实际体现。未来,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将继续推出可操作、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落实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举措,为蚌埠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通讯员 杨年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企业,金融,中国银行,借贷,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