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制造”评定经济运行的“含金量”

安徽网蚌埠消息  “地方制造”可以有效评定当地方工业化程度和经济运行状况。如果一个城市连一个标志产品都“拿不出手”,可见这个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一定是“老牛拉慢者”——增长过缓。只有叫得响的地方品牌,才能有影响、有市场;曾几何时,只要提到啤酒,人们便脱口而出 “青岛”;购买瓷器自然而然想到“景德镇”,挑选紫砂茶具非宜兴莫属……从这些烙着地方印记的品牌上,就能把脉所在城市的经济脉搏、评判出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因此“地方制造、地方品牌”也是分析地方经济存量的重要依据。被誉为珍珠城市的蚌埠,过去发展的定位是轻工业。在60、70年代,代表蚌埠实力的“地方制造业和地方品牌”说着朗朗上口,听着“自信满满”。“蚌埠大曲”白酒被誉为“大众茅台”“虎头牌”火柴点燃人间烟火、红旗牌自行车驰骋淮北平原……玻璃制品一度成为地域标识,“蚌埠制造”是支撑地方经济的“脊梁骨”,也是蚌埠雄立于“安徽第一方阵”的自信和底气。

依淮河而起,因铁路而兴,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最大的优势就是培育了多个“地方品牌”。自九十年代起,因技术的原因导致不少“知名产品”在重组中没有获得“新生”,一些声名远播的“蚌埠品牌”改弦易辙,也是蚌埠从“第一方阵”跌落C位的主要原因,“老品牌”光环不再,新的制造业“方兴未艾”,地方制造在某种程度上拉慢蚌埠经济增长、进位的速度。

痛定思痛,“回到历史最好水平,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是367万蚌埠人“负重爬坡、弯道赶超”的动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优势企业,大兴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材料六大新兴产业,用心打造“金字品牌,”在“卧薪尝胆”实现涅盘重生,抢抓“玻璃之都”、培植靓淮河产业群发展机遇,培育出华东光电集成器件、芯动联科、希磁科技智能传感器等市场竞争有力的“地方新品牌”,为国资、民资、外资规实施品牌战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地方制造业”是衡量地方经济实力的“标尺”,也是产业振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起到了“做亮一个点,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广泛的,可以提高整体竞争力、增加地方知名度、促成无形资产形成强大的生产力。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地方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的成因。

如何让“蚌埠制造”持续繁荣与增长,品牌的发展很重要,品牌力量是一个不容忽视强大的竞争力关键字。涂山文化、大禹文化、花鼓灯文化,同样是蚌埠旅游品牌的核心和灵魂。 也是一种形象和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文化效应、一种思想理念。重振产业雄风,确立“蚌埠制造”核心地位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为构建“两个中心”战略城市,实现蚌淮(凤)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制造业高地是绘就蚌埠发展蓝图的“点睛之笔”。

“地方制造”是地方的特征、性能、经济份额的总概括,也是展示城市的风格、精神和信誉的“名片”,从催生的“新品牌”、新产业上,就萌发一种信念,有新型产业、基础性产业做阶梯,蚌埠一定会雄起。(吴高翔)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品牌,发展,蚌埠,地方,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