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自推行“全科社工”模式以来,雪华乡(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坚持以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为目标,紧密围绕第一社区特色“1535”工作法,认真谋划部署,开展“一窗办理+AB岗”的社区综合业务受理模式,通过整合服务条线、健全完善制度、激活社区活力等手段措施,较好地促进了"行政效能革命”在基层社区的有效落实,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明显得到提升。
“全科社工”模式推行后,一名社区工作者就可以独立办理几乎所有社区业务。在第一社区,能办的事项我们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我们协调办理,并会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居民或送到居民家中。不仅如此,“全科社工”还可以提供“预约服务”,居民上班前将材料交给社区工作者,下班后就可以将办结完毕的材料带回家。“有事您找我!”这几乎成了第一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的办事口头禅。
服务模式创新“更智能”。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探索社区服务手段,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对原有社区服务一站式大厅民政、计生、社保等窗口工作人员坐等群众上门的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将6个窗口职能整合为1个综合服务窗口,设立全科社工AB岗,安排每周值班表,每天由2名全能社工轮流值班,负责接待群众、办理各项社区事务,非值班人员从前台窗口全部下沉网格,深入开展“三必访、六必到、六必报”网格巡访,建立“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机制。这使得第一社区的工作者们能从窗口调整出来进入“后台”,从整日“坐等”居民上门,变为常态化的巡查走访、进院入户,“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行以来,共计办理各类基层服务事项3000多件,受益居民达2800户,有力地促进了“问题一线发现”。
定期培训添加“新动能”。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全科化、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一社区定期开展“全科社工”培训,每期分为不同主题,由各部门主要负责工作人员主讲,以社区工作实务课为主要内容,穿插其他优秀社区的工作经验总结,重点讲解了“全科社工”的基本职责和工作规范、社区日常业务工作的政策以及方法等社区工作实务课程,使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了综合办事窗口的各项具体事务,力求让参训人员理论上有提高,实务上有收获。培训会要求全体社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精通业务,增能聚力,按照“全科社工”的工作要求,为打造现代化幸福和谐社区贡献力量;二是勤奋工作,顾全大局,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三是廉洁自律,要在干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强化自身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懂规矩守纪律。
多方合作共享“聚合力”。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将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变为“全科社工”服务体系的一环,为党建联盟单位搭建互联互通平台,整合小区各类资源数据,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将服务重点聚焦居民关心的社区服务设施、“皖美红色物业”建设、邻里矛盾纠纷等居民切实关心的问题。社区以民主协商活动为载体,在小区居民经常活动的聚集地搭建了便捷的议事平台,每周固定时间有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交流、收集议题,有效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到身边事的管理中来,深化议事协商制度化。坚持事务同商、载体同创、资源同享、服务同抓“四同”机制,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群团联建等共建项目10余个,推动社区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同时,仅依靠“全科社工”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对此,第一社区党委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全面孵化社会组织,盘活志愿服务资源,将服务群众落实到实处,培育孵化了“凤敏”调解工作室、秋之韵歌唱队、“弈出精彩”棋社等10余支社会组织队伍。每周保持举办2、3场公益活动的频次,努力兼顾辖区居民的爱好。在举办各种公益活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并吸引了其他社区居民的热心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第一社区已成功举办各类志愿活动300余次,参与的居民达5800余人次。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徐婷婷表示,“全科社工”模式推行后,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日益凸显,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充实一线,以更灵活的方式了解民生民情,社区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