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靓淮河”是地方品牌、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标识。拥河发展的缜密思路汇聚了地方资源、人文气息、区位优势,为城市文明建设输入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量。“靓淮河”亮出的不仅是地方增容提速的底气,也是绘就城市未来蓝图的神来之笔。
蚌埠是南北分界线中心城市,也是淮河中游港口城市,千里长淮与津浦铁路“十字坐标”确立了蚌埠水路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开埠百年,这座火车背来的城市一直把“传承淮河文化、衔接皖风徽韵、彰显地域特色、弘扬大禹精神”的责任扛在肩上,从“淮河文化、大禹文化、花鼓灯文化、双墩文化”中提炼精神标识,靠深挖自然资源优势、盘点人文景观,挺起城市发展的“脊梁”。
“靓淮河”系列工程本着“为地方润色添彩,对原始生态、荒野状态进行保护性开发和重塑”的理念,贯穿主城区、跨域淮河黄金水道、对接城市副功能区、带动产业转移区。用心设计出“生态绿轴”“城市绿肺”“市民公园”等城市文明标志,扩宽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两岸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塑造了“人水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格局。
“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拓展”的城市发展思路,按下了与时俱进的快行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突出显山、露水、透城,人水相依、城水相融,开启了城市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转型。
“靓”出崭新的人文景观。本着“城市功能提升+淮河文化传承”的发展理念,打造有人文温度、有亲和力、有看点、有情调的休闲度假圣地。让城市发展融入山水人文元素。并根据城市文化背景和淮河、涂山、龙子湖资源储备,从河道治理到生态修复、从文化旅游到产业集群,拥河发展战略不仅实现了城市品位提升、影响力增强,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靓”出了地方旅游品牌。规划建设“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园,一劳永逸地解决主城区防洪、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交通出行、南北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观布局,重塑了“淮河风景区、龙子湖风景区、涂山风景区、张公湖水上公园、湖上升明月、禾泉小镇”等地方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
“靓”出地方文化的魅力。通过拓展“大禹文化、双墩文化、铁路文化、码头文化”,真正实现让淮河更宽广、让文物、遗迹更具活力、让休闲旅游更具影响力。以新创意、新知识、新技术为核心要素,增加旅游属性,拓展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范围,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娓娓动听地讲好蚌埠故事。
“靓”出连接长江经济带的城市风采。以打造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共同体为己任,构筑皖江城市群与沿海经济带的内陆港口。紧紧抓住淮河生态经济带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瞄准南北文化转换、交流、融合核心地带”的定位,凭借铁路文化、码头文化发祥地实力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作为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创造了“蚌埠速度”“蚌埠经验”。
事实证明,“靓淮河”不仅是蚌埠城市发展一张靓丽名片,还为沿淮河流域滩地生态环境治理、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靠水吃水”提供了可以复制、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拉动了沿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靓出的不仅是知名度、内涵和实力,还有与长江经济带无缝衔接“流金淌银”的气势,促进了城市发展现代化进程。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在蚌埠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地方俗话,正是这句“土掉渣”民谚把波澜壮阔、天水一色的人间珍宝留给了蚌埠,也用大禹会诸侯、治理水患的神话开启了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的新纪元。通过治理淮河,提高了防洪能力,修复了淮河生态,改善了城市交通,优化了人居环境,拓展了城市空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靓淮河”不再是单纯的河流文化、水利文化、区域文化的互补,而是风景秀丽的人文景观的叠加。
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转变。“以商促管、建管一体、市场运维”的新思路,为“淮河历史文化传承、沿岸文旅产业发展”培植了新亮点,撬动两岸商业、文化、观光、健身、养生、旅游等产业集群发展,筑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文旅根基”。(吴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