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近年来,第一社区党委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组织联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服务精准、治理有效”基层善治之路。
组织筑基,织密红色服务网格
“四级联动”强体系。
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架构,成立“先锋号”党员志愿服务队,下设助老帮困、矛盾调解、环境治理等3支分队,吸纳党员志愿者186名、群众志愿者220人,实现“支部建在小区里,服务延伸到楼栋里”。
“双报到”机制增效能。
推行“结对共建+党员社区报到”制度,联合12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与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共建,开展法学教育“第二课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大学生进小区开展法律宣传18次。与铁路第三小学构建“红色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治理”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红色堡垒,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区支撑的服务体系。
精准赋能,打造多元服务场景
“需求库+项目池”靶向供给。
通过“线上问卷+线下恳谈会”收集居民需求62条,形成“助医助学助急”三大类服务类型,“救急难互助社”“四点半课堂”“雨后阳光”“邻里守望”互助等,惠及居民1000余人次。“活力工程”服务次数162次,“双好工程”为民办实事128次。
“数字赋能+阵地升级”提质增效。
运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全科社工模式实现出生-入学-生活-退休“一网通办”。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4个,推出网格工作密码,“学”习榜样、“讲”清道理、“开”展活动、“管”好网格、“协”商议事、“办”好事情。创建“一居新视界”视频号,用短视频的方式说好社区故事,用正确舆论导向占领宣传阵地,摸准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在落实落细上下功夫,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感。
机制创新,激活长效治理动能
“积分激励”激发参与热情。
坚持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打造“齐享换乐”积分品牌,2024年志愿服务总积分34250分,共评选最美志愿者18名,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的生机活力。
“闭环管理”保障服务质量。
建立“问题发现—协商议事—跟踪落实—反馈评价”全流程机制,通过常态化召开四方联席会议19次,社区联合物业接待日48次,推动老旧电梯更换意见征集,雨污分流改造、维修老年食堂下水管网、建设非机动车棚,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适老化改造等问题117件,居民满意度达90.6%。2024年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下降22%。
第一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志愿”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双向奔赴”转变,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自治格局。(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