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华乡(宏业村街道)第四社区:“366巡访”织就安全网——多方联动守护独居老人平安

安徽网蚌埠消息   4月2日上午8时许,雪华乡(宏业村街道)第四社区网格员敲响了独居老人何奶奶的家门。奶奶开门后,情绪激动地说:“我家老头子摔倒了,我扶不起来你们帮帮我!”网格员立即启动应急流程,联系物业保安和邻居共同进门查看,发现84岁的钱爷爷倒在客厅地板上,意识清醒但无法动弹。

这一幕的及时处置,得益于“366巡访入户”机制。通过高频次、精准化的日常巡查,社区工作人员得以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366机制”显效:日常巡访锁定风险

翻开社区工作台账,钱爷爷的档案清晰标注着“高血压史、高龄独居、卫生间无扶手”等风险点,这正是“366巡访”中重点关注点之一。

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将独居老人按健康状态、居住环境等信息进行明确标注,对特殊群体加大巡查频率。今年以来,该社区已通过巡访及时发现并处置2起老人突发状况。

多方联动:邻里物业共筑“急救链”

进门瞬间,网格员第一个冲进屋内,对老人的伤情进行简单评估,物业保安询问翻出钱爷爷的常备药物。

“我们和物业、楼栋长建立了‘应急联络群’。”社区书记介绍,通过定期开展急救演练、建立“近邻守护岗”,社区已形成“网格员发现—物业支援—邻里协助”的应急响应闭环。

温情守护:从身体救治到心理安抚

大家一起把钱爷爷扶到沙发上,邻居阿姨并用湿毛巾为老人擦拭脸颊,并垫上护颈枕防止二次伤害。

20分钟后,何奶奶的家人赶回家。看着父亲已被妥善安置,他红着眼眶向社区人员致谢:“多亏你们日常就摸清了我父亲的情况,太感谢了。”

老龄化社区需要更多“安全密码”

一次意外,检验出社区治理的精细度,“366巡访” 织密常态化防护网;“近邻守护岗” 激活社区互助力量;“应急联络群” 打通生命救援通道。

如何将“被动响应”转化为“主动防护”,钱爷爷的案例提供了生动范本——唯有将制度设计转化为日常细节里的温暖,才能让“老有所依”真正照进现实。(王秋霞)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社区,爷爷,网格,巡访,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