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黄庄街道和平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安徽网蚌埠消息   为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打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最后一米”,今年以来和平社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全面推进“救急难”互助社救助功能,鼓励党员带头、社会参与,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同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强化资金筹集,集结多方力量

和平社区通过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充分利用社区网格群、宣传栏、辖区企业入户宣传等渠道,引导爱心人士广泛参与,通过社会爱心企业、人士捐款、财政补贴等渠道共筹集资金3万余元,将原有的单向救助向互助模式转变,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救助模式,不仅是互助社整合资源的体现,更是“互帮互助”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彰显了社会温情,强大了救助力量,让互助社的救助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暖心关怀入户,精准救助解忧

“救急难”互助社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救助,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社区民政工作人员为主要联络员,各网格员为巡查员,不断深入网格,通过“走一走、访一访”及时了解掌握各网格内困难群众的生活动态,对生活出现重大变故的群众做好及时上报,实现开展精准救助,救助后及时公示并建立档案,根据救助对象困难情况制定救助标准,分类分档予以救助,真正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截至目前,和平社区已有4户困难群众通过审核审批程序,发放救助金1380元。

简化申请程序,提升救助效率

和平社区低保户陈某,离异,患肝恶性肿瘤,需长期住院治疗,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困难的家庭再次雪上加霜。社区积极发挥“救急难”互助社作用,两天内完成救助金的审批,第一时间将救助金发放至其银行账号,缓解了其家庭困难。“我特别感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区民政姐姐积极帮我申请救助金,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陈某感激地说。

同样得到“救急难”互助社帮助的还有低保户李某,今年52岁的他患精神三级残疾,长期吃药,家中还有一子正在上学,巨大的经济压力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社区民政部门了解到此家庭情况,根据救急难政策,立即给本人办理救急难项目申报,一天内完成收集材料、入户调查,两委评议会,第二天进行逐级审核审批,及时把救助金发放到低保户李某卡中,为其解决了燃眉之急。

“小互助”书写“大民生”,和平社区“救急难”互助社通过激活基层自治力量、汇聚社会爱心资源,既延伸了政府救助臂膀,又弘扬了邻里互助传统美德。下一步,社区将紧贴困难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救助资金安全、对象精准、金额合理、程序规范、发放及时、备案有序、档案完整,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杨双)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社区,救助,困难群众,救急,互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