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在杨庙镇楼上村有一个年轻的养殖户,因前期和老婆都在外务工,孩子作为留守儿童在家读书,两人的务工工资也就只够一家的开销,一年到头也没有结余,孩子还没有得到陪伴,后来崔欢欢听说在农村养牛是一项相对风险较小的养殖业,条件也较为有利。农民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替代饲料,田间地头的杂草作为饲料,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刚开始回来养殖后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通过到处去学习养殖技术,自己买书专研,最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办法。
1、养牛首先要搞好牛舍建设,及时清除粪便,通风换气,刷拭牛体,舍外晒太阳,增强体质,有利于增膘。
2、选择优良品种的牛进行养殖是获得好效益的关键,良种牛不仅肉质好、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卖相好,发病率也低。
3、养牛应尽量让牛吃好吃饱青绿草料,同时补饲其它必需的营养饲料。提高养牛效益,要从犊牛培育抓起,特别是要搞好第一、二个冬春舍饲期补饲,使其在6~8个月龄体重达500公斤左右出栏,也可经短期强度育肥后体重达500公斤以上出栏。
4、预防牛体疾病也是养牛取得较高效益的关键之一,防病没搞好,种学饲养将前功尽弃。预防牛病,除了搞好牛舍、牛体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保证牛饲料及饮水卫生安全、驱虫等工作外,如果没有足够的兽医技术,还要与当地兽医保持经常联系,搞好疫病的预防和疾病的治疗。
在养牛过程中,养殖户最大的开支是饲料。
为了降低养牛成本,崔欢欢尽量多自给,少购入商品饲料,特别是青、粗饲料。他强调了青饲料的重要性,认为保证全年青饲料的均衡供应是稳定产量、提高产量和正常繁殖的基础。他还指出,在夏秋季节可以让牛在田野上放牧,冬春季节则可以喂食青贮料。此外,崔欢欢也非常重视防疫措施和疾病防治,他多次外出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回顾养牛事业的起步阶段,崔欢欢表示他经历了最初的疑惑和失望,然后经过进一步观望和叹息,如今他感到养殖事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他坚信,如果没有各级政府针对畜牧业的扶持政策,他们就不可能实现脱贫致富,也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今,崔欢欢一直坚持着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他致力于发展养殖事业,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持续稳健地推动着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