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荆山镇:借力非遗 传承弘扬民俗文化

安徽网蚌埠消息 荆山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作用,把非遗民俗传承作为挖掘历史文化根脉、延续民俗文化脉搏的基础。以“花鼓灯、舞龙舞狮、踩高跷”为主,培育民俗文艺团体,提升群众文化品位,实现了文化效应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

石山村花鼓灯草根艺人潘承西,拉着十多个“玩友”成立了石山村花鼓灯代表队,从为乡亲喜事助兴添乐到逢年过节义演,除了坚持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义演,他还把村里的文化室培育为“花鼓灯”新秀的摇篮,克服锣鼓家什不齐全的困难,一边“咚咚个咙咚一咙咚”地大喊节奏,一边指导动作。像潘承西一样热爱花鼓灯非遗传承的爱好者还有55人,带出了“千番锣鼓、百班灯”文化效应。张圩村退休教师张学义毅然扛起了传承、保护“花鼓灯”艺术的责任,带着一帮“玩友”和唢呐班子、小戏班子等非遗传承民间文艺班子联手搭台,尝试为“红白”事提供有偿文化服务,不仅解决了年轻人传承非遗挣不了钱、务工挣钱兼顾不了非遗传承的矛盾。

近年来,该镇还因势利导,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底色”,培育出22支花鼓灯队伍、5个泗州戏、豫剧班子和11个民俗班子,衔接了青龙桥舞“金龙”、永平街出“火龙”、文昌街舞狮、顺河街走高跷旱船、老西门抬“官轿”等传统民间习俗活动。同时扬其所长将其引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团队中,成立了民间演艺团体,促进了民俗文化艺术成为一种产业,让非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外,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服务地方文化振兴为切入点,整合文化、人才、集体等多方资源,大力传承非遗并创新发展民俗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惠民和富民强镇新路径。有效地将“草台班子”、社区文艺团体、花鼓灯代表队等资源优势聚合在一起,通过承接“送戏下乡”、庆典、踩街、庙会等文化富民项目和商演,扩宽了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壮大的空间。

据了解,该镇综合文化站还本着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文化自信自强。目前,该县非遗名录中有5种民俗活动列入,其中有10多人获得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的命名。(吴高翔  陈博)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文化,传承,非遗,花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