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溜镇:“党建小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安徽网蚌埠消息  一个农家小院,一排椅子板凳,一群周围农户……近日,怀远县河溜镇葛山村村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中心户长陈文华家的“党建小院”中,啦家常、讲政策、集民意、谋发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庭院议事会”就此展开。

近年来,河溜镇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聚焦农村庭院这一村民聚居基本单元,开展“小板凳”流动党课,群众随时拿起小板凳,聚集“党建小院”,共讲党的故事、共宣党的政策、共度主题党日、共议“家长里短”,在学习教育中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积极探索“庭院党建”模式,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畅通基层组织“毛细血管”,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基于村民喜欢围坐唠家常的生活习惯,在党员骨干家中搭建‘党建小院’,打造集政策宣传、民主议事、服务群众等于一体的党建工作微阵地。通过召开‘庭院议事会’,集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谋划村民增收项目,调处矛盾纠纷。”河溜镇党委副书记张婧介绍。

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情为纽带、以自治为基础,河溜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农村庭院这一村民聚居基本单元,解决邻居纠纷、道路硬化、开渠引水、路灯修缮、整治环境卫生等各类实事,实现治理上下联动,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确保“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积极探索“庭院党建”模式,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畅通基层组织“毛细血管”,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整合优化组织、宣传、民政、物业等多部门,河溜镇将相关资源“下沉”至小院,通过“群众需要、部门报到”的方式,推动实现群众需求与部门服务的“精准对接”,满足群众在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订单需求”,做到群众的“订单”在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配送”到哪里,党群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让广大群众能更加直接地聆听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方针、感受党的关怀,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人居环境提质提效为目标,河溜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净化美化人居环境,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主题实践活动,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做表率”,主动签订“做合格党员 建美丽乡村”公开承诺书,并组织开展“清洁户”“文明户”“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形成“党员领着美、村民比着美、全村共同美”的浓厚创建氛围。(刘流)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群众,村民,庭院,党建,河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