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近年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怀远县河溜镇祠堂村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村级社会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营造了全民尊法守法、风清气正、公正良善的法治氛围,走出一条“三治融合”法治乡村建设之路。这是河溜镇创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
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近年来,河溜镇坚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与公安、司法、人民调解组织加强衔接合作,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诉讼服务和纠纷多元化解意识,创新推出20个村居“微法庭”“一村一法官”和镇村调解组织全覆盖治理模式,以“结对传帮带”、以案释法等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和法治实践培训,不断培育镇村法律明白人,通过运用“基层法庭+村委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镇村干部”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基层法治乡村建设。
“现在村里的村务财务,定期公开,透明敞亮,群众清楚,干部清白,建设法治和谐富裕家园,我们有信心、更齐心。”祠堂村村民葛怀先说。
法治乡村建设需常态化,更需制度化。河溜镇将“四议两公开”作为法治建设制度化的载体和重点,严格规范运行程序,把人事制度、村组财务、工程项目招标、宅基地审批、村集体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和定时公开公示,有力推动村级事务阳光运行。通过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将村级经济和社会活动纳入制度化的法治轨道。
依托镇、村文化阵地,河溜镇以“法润民生”为主题,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法治文化园”“法治长廊”“法治书屋”法治宣传矩阵,将宪法、民法典、法治故事、村规民约等内容融入景观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法治文化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路,让石头“说话”、墙体“代言”,实现了景中有法,法中有景,这些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触及到法治的“诗与远方”。
在服务乡村文明建设方面,河溜镇以法治建村为契机,在各村小组组建了“一组一会”和村民理事会,并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一部部村规民约,“约”出了民心,“约”出了民主法治文明新风尚,村民学法、守法、用法,自觉移风易俗、远离封建迷信,做到“红事省办”“白事简办”,村民之间礼仪相待,邻里团结友爱。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已评选出镇村级“法治文明户”370多户。
广泛开展“德法涵养文明”主题活动,河溜镇探索党建引领信用村(户)建设,扎实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信用村户”系列行动,组织开展“重家教、立家训、传家风”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助力乡村善治,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和法治乡村水平。(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