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收割机、深松机机械化作业,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合一。金秋十月,怀远县荆山镇石山村职业农民的家庭农场稻海扬波,一片金黄,青年农民胡保志、卢加兵、吴永勇、胡桂如、潘承连等15名青年农民把种地当成体面职业。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跨省跨区域承包土地种庄稼,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种田,成为地方上有影响力的新型“庄稼人”。
石山村地处芡河河茨淮新河之间,是闻名遐迩的“贡米之乡”,“惜地如金”是村民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村民从“伺候庄稼”中积累了经验,不仅拾起了本村外出打工农户手中的承包田,还以亲情为纽带组团到本省的铜陵、定远,以及河南的信阳、固始承包土地种庄稼,成为一帮以种地为职业的新型农民;每年除去生产成本和土地租赁金,纯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种庄稼成为有效增加收入的途径。
15年前,胡保志在铜陵种地积攒了信誉、网络了人脉,成立了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并为有志于种庄稼的本村农民联系承包土地,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10多户村民成为外出种粮的专业户,胡保志也从种粮能手,兼顾起介绍村民跨省跨区域租赁土地种庄稼的“经济人”。卢加兵从租赁本村农户零星承包地种庄家中尝到了甜头,在租赁本村300亩土地种粮食的基础上,筹措50万元资金添置了收割机、深松机、无人机等种粮设备,并出资把儿子、闺女培养成专业技术员,跨区域到定远承包2000亩土地,成为年产粮食200万斤以上的种粮大户。
近年来,石山村种粮户牢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教导,把多产粮、产好粮当成新型职业,并以家庭传承的方式培育出新农人。全村13个种粮大户“抱团取暖”在实现农资团购、粮食销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资产,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出“按流程种地、按标准种地、拿订单种地”的新经验,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传承和衔接,把“脸朝黄土背朝天”变成体面的职业。(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