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烟火气里藏乡愁,民俗潮中见新机。农历三月廿八日(4月25日),怀远县河溜镇烟火逼仄的河溜老街的巷道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辉,百年古槐下的吆喝声、锣鼓声此起彼伏——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河溜古庙会如期而至,这座千年古镇以“传统民俗打底、现代体验加码”的创新姿态,吸引上万游客“沉浸式”感受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潮”起来,当传统民俗撞上年轻视角
晨光熹微中,花鼓灯方阵已踩着铿锵鼓点登场。红绸翻飞间,“兰花”的伞盖与“鼓架子” 的腾跃相映成趣,非遗传承人用教科书级的“三掉”(掉扇子、掉鼓、掉手帕)绝技,让围观的年轻人直呼:“这才是中国潮”!更有高跷队化身“行走的表情包”,孙悟空翻跟头、猪八戒啃西瓜等即兴互动,引得孩子们追着跑了三条街。
传统大戏台前,鬓角染霜的老票友摇着折扇轻哼泗州戏、梆子腔,而舞台另一侧的广场舞大赛却画风突变,《科目三》混搭花鼓灯元素的魔性改编,让阿姨们的扇子舞出了“网红感”,台下年轻人举起手机直呼“河溜住了”。
舌尖“热”起来,老味道玩出新花样
十字街口,百年老字号“大浩狗肉”“唐氏辣汤”“小牛豆饼”的铁锅腾起热气,非遗河溜小豆饼的“七十二变”,与本地黄牛肉爆炒的“金镶玉”豆饼油光发亮,酸甜口的糖醋豆饼裹着白芝麻酥脆作响,最绝的是用骨汤熬制的豆饼羹,浮着蛋花的浓汤里藏着二十余种香料秘方。
“每天凌晨三点磨豆子,一天能卖200斤!”“河溜小豆饼”经营者徐飞擦着汗笑言,案板上堆成小山的“河溜小豆饼”,转眼就被游客用打包“抢”走。
隔壁摊位,油条灌鸡蛋的摊主玩起了“快闪魔术”:筷子戳破油条的瞬间,金黄蛋液如瀑布般灌入,在平底锅里滋啦作响,撒把葱花便是“黄金甲配翡翠衣”。更有创新版艾草粽子亮相 ——当咸蛋黄遇上艾草清香,传统糯米团裹着椰丝在粽叶里“跳街舞”,年轻食客举着手机边拍边喊:“这波‘古早味×小清新’的CP我锁了!”
民生“暖”起来,庙会变身“便民大集”。在河溜中学体育场,流动义诊车成了特殊的“打卡点”。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支起十余个诊疗台,心血管科主任边为老人测血压边叮嘱:“您这指标得少吃咸货,逛庙会别光顾着吃豆饼!”;外科诊台前,护士正为顽皮擦伤的孩子消毒,身后排队的大叔笑称:“赶个庙会还能免费体检,这波‘健康福利’真值!”
商贸区里,非遗文创摊位与助农直播间并肩而立:绣着花鼓灯纹样的帆布包被网红主播拿在手里“种草”,助农货架上的河溜大米、古法小磨麻油则通过镜头走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当日单日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不少农户的微信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
古庙会篮球赛,多地球队齐聚展风采
河溜古庙会还迎来“篮球盛宴”,来自徐州及蚌埠本地河溜镇、龙亢镇、白莲坡镇等多地乡镇球队齐聚参赛。
随着裁判哨响,比赛激烈展开。徐州睢宁县队凭借传球与快攻率先得分,河溜镇队则以灵活运球和精准投篮反击,一记转身跳投空心入网引发现场欢呼。邳州岔河镇队展现强硬身体对抗,在篮板争夺中占优,其他队伍也以战术配合和三分球亮点频现,比分一度胶着。场边围满赶庙会的群众,欢呼声此起彼伏。
此次篮球赛不仅为周边篮球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更让庙会群众感受运动魅力,让传统庙会与体育激情碰撞出别样火花。
传统民俗文化不是玻璃罩里的标本,而是能触摸、能品尝、能参与的“活着的历史”。当古镇古会的心跳连上时代脉搏,河溜镇这场穿越数百年的庙会,正以“老民俗+新表达”的姿态,成为皖北大地“活态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刘流 刘贺 徐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