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北回族乡:整治耕地“非农化” 守好群众“饭碗田”

安徽网蚌埠消息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则天下安。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近年来,临北回族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守好群众“饭碗田”。

“谋”字当先,压实工作责任。推进耕地“非农化”整治工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多次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专题研讨会,落实会议精神,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党委主导、政府负责、村组协同”的工作格局。实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扎紧扎牢群众的“米袋子”。

“宣”字为本,强化源头管控。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形式,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宣传工作,让村民直观了解和充分理解耕地保护政策,实现宣传“零距离、全覆盖”。线上通过乡村两级微信群、QQ群和朋友圈及时转发各类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法规政策;线下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条幅、大喇叭循环播放、入户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群众讲政策、解疑惑、提建议,让群众知道保护耕地的重要性,提高群众依法用好土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耕地种粮的意识树立起来,从而在源头上管控住耕地“非粮化”行为,切实提升全乡居民参与保护耕地的效果。

“查”字为要,提升工作成效。依托“田长制”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执法监测“数字化”,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干部作用,联点班子成员及包村干部下沉一线,分组包片,以现场实地督查、走访咨询等方式开展迅速摸排、实地核查,制定 “一地一策”,“严”“暖”并举,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菜农等因地制宜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蔬菜等农作物,合理把握耕地种植用途,全面扎紧“米袋子”,拎好“菜篮子”,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管”字为重,守牢耕地红线。成立督查组发挥监督职能,深入全乡11个村不间断开展常态化实地巡查监督,并创新性采取“监督+整改+回头看+再监督”的模式对辖区耕地“非粮化”问题开展实地定位,清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类型、面积、分布和存在问题,全面掌握基本现状,针对复耕复种弄虚作假、违规占用地开展非农建设、抛荒撂荒等现象集中攻坚、重拳整治。同时对日常督查中发现的部分村整治进度缓慢、重视程度不够、村干部推脱渎职行为,乡纪委及时与联点班子成员沟通,并对相关村组干部进行谈话提醒和纪律处分,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总结,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顺利进行。

下一步,临北回族乡将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严的基调、创的劲头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作“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安徽网蚌埠新闻相关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耕地保护